[重要公告] 新網拍終於上線了

  [重要公告] 新網拍終於上線了+ 清明連假皆正常營業 4/3-4/6 (請大家幫忙看看有什麼要修改的阿阿阿)   把過往的紀錄又好好整理一番,重新站在消費者和新朋友的角度來看,集合店裡夥伴的力量,重新修改了照片與文字說明,希望讓大家能夠不只購買商品,也能認識這裡的故事。 *商...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活動] 哭泣的時候




準備要說新年快樂了,今天是除夕,往年這個時候,想到各種吵雜社交的聚會,體內部分的I型人格不免會焦慮起來。不過在今年整理完家族相簿後,此時此刻倒是有點期待過年的聚會,我想再多感受家族裡的人,與多聊聊他們和長輩們的故事,甚至體內部份的E型人格連教授家的過年或家族旅行也想亂入XD (註:教授為店小二持續協助整理家族照片的業主)

當初整理自家家族相簿時,剛開始只是一股好奇心的驅動,因為在日治時期的戶口名簿之中,發現好多過往不知道的事情,例如養父母的關係、家庭的遷徙紀錄、兄弟姊妹的展開等等,在一陣口訪調查後,還意外得到了整理阿公家物品的機會。

因為開始整理,我在海量相片、影片與口訪中,得知了許多家族故事,那陣子常常走在路上想到這許多的故事,會莫名的落淚,一瞬間的我會覺得有什麼好哭的呢?自己從小與家族之間僅有少數記憶深刻的時光,但下一秒又感覺自己的連結突然像樹根一樣展開,理解到許多小時候那些說不清的家族情緒為何而來,照片中的人物向我而來,又快速地離開我。淚水可能帶點憂傷,自己沒有機會再與他們相處,可能帶點快樂,發現他們的故事和性格,有一部分在我身上留存下來。

過年前看到書籍「留味行」,是作者瞿筱葳在奶奶過世後,因為爸爸的口訪記錄,而踏上了奶奶當年在戰爭中如何從中國抵達台灣的軌跡。追尋過程中有許多的自我疑問與疏離,也特別能感受到書中說的那種時空交疊、既親密愈疏離的時刻


最後也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2/15-16的家族資料分享會,請手刀來報名吧。

[ 整理不孤單之家族資料分享會 ]
時間:2025/2/15 (六)、16(日) 14:00-16:30
地點:唐青古物商行∕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155號
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oa5J7iAB/

--------

書摘 <留味行> p154

這已經是另一個國家了,所有的記憶都已被抹去,我為了什麼來看這個灰色城市?我所尋找的並沒有在這。歷史流過了之後就過去了,不會有一樣的水再次流過。你找到了原地重遊,留下的碑文建築和種種故事都是大人物們的歷史,小人物的故事早就順江而下,沒有痕跡。

我來到奶奶提過的建築,感到實在;又因為什麼都沒有留下,而感到空虛。同時感覺實在與空虛,是很荒謬的。我看到了想看的土地、建築、江水、山丘,卻什麼也沒有看到。我的眼睛看著七十年後的現代風景,腦中上演七十年前的沒頭沒尾故事。我很高興,同時很悲傷,在這裡接近了年輕時的爺爺奶奶,又在下一秒的現實中遠離他們。

我沒有穿越時空,是時空穿越了我,讓我同時存在不同記憶,在長江被稱為長江的起點,時空暫時停止,我處在時間感並置的狀態,感官支離,我是一個鬼魂般全知觀點的敘述者,一個故事主角的後代子孫,也是一名到此一遊的觀光客。

因為思念奶奶而來,因為想知道她的故事而來,但隻身進入歷史現場的瞬間,太多與現實交疊,你知道的與不知道的片片段段有如萬花筒游移切換,你彷彿目睹了一切,這場祖輩年輕父輩初出世以及戰爭起落的大戲,就是在此處活靈活現地搬演,看到憂傷處你哀愁了,到了輕鬆的地方你又笑了,像個傻子。

一人走入歷史,又情身出來,時光悄悄扭轉了心弦的角度,彈撥出的聲音使人理解了過去,看見前人的來時路,過去所知的故事在眼前突然延展大開,變得更深更遠更立體,好多細節都向你綻放。

坐在長江邊,背著相機捏著地圖,我無法抑制掉下眼淚。有人走過空蕩蕩的公園,我捏著衛生紙把鼻子揚了揚,站起來往觀江大橋走去,暫時從這過於真實的歷史現場撤退。

我一直不明白當時為何哭泣,

也許是在親臨前人舊地的時候,是這趟旅程首度正面撞上奶奶所描述的故事現場,在那一刻瞥見了一連串大小歷史的切面,我不僅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確實看到時光的消逝。那淚水並不是憂傷,而是一點一滴的開始理解,我到達了祖輩成家的地方,這樣的旅遊主題似乎有些感傷,原本不是這樣設定,但的確感傷了,我在時空中緊捏著一條虛擬的線,飄忽地前進。

也只有獨自旅行,才有機會用莫名淚水洗滌疲憊的心,站在岷江大橋上看著黃滾滾的江水,感到平靜了,回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實,才又跳上巴士回到市區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 惦記 ] 讓人懷念的那個地方


多年前,店員還沒來到商行工作的時候,經常到公館找當時就讀臺大的妹妹,經他介紹,我在那附近遇到了間鍾愛的咖啡廳,只要到臺北就經常在那裏泡一個下午,或是聽上一場精彩的講座。有時什麼都不做,靜靜地望著牆上漂亮的手繪花紋與草綠色的牆也讓人感到平靜,一點都感覺不到時間在流逝。
後來,咖啡廳因故結束營業。當時正值疫情,所以店員也沒來得及去店裡最後一次。那片美麗的綠色牆面成為腦海中的回憶片段,再也看不到了。

某次,偶然與商行裡的同事提起這件事,沒想到同事在得知咖啡廳的名字後說:「我知道這間店,他們結束營業的時候有拿東西來商行!」聽完後讓人又驚又喜,同事還告訴我,商行內某個存在已久的物品就是從那間咖啡廳來的(因為是店員內心的回憶小祕密,就不告訴大家是哪間店跟哪樣物品了XD)。
沒想到當初來不及道別的事物,就這樣悄悄地出現在了身邊,甚至陪我默默度過了許多時刻。這份機遇讓人過了好幾天,心內那感到神奇的餘韻還環繞著。

迎接新的一年前,送給大家這個溫馨的小故事XD希望大家都能跟珍惜的事物久別重逢,新年快樂!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活動] 2/15-16 整理不孤單之家族資料分享會

 

〔2/15-16 整理不孤單之家族資料分享會〕
大家敲碗的課程終於來了!讓大家跟著日治時期的戶口名簿、家裡的老照片與各種文獻檔案,在古物商的地下書室,來一場時空之旅。
 
在古物商工作時,不僅會遇到許多帶有滿滿故事的物品,同時也聽見許多大家在整理物品時付出的努力與遭遇的難題。希望透過這兩場活動的分享,讓大家在整理這些家族資料的時候,會更有方向和頭緒。整理路上你不孤單阿阿阿。
 
這次有兩場關於整理的分享會,主題和費用略有不同,但都圍繞著整理與家族故事,歡迎兩場都來聽聽看!以下是各場次的細節與報名資訊。
-----
2/15(六)
主講人:故事系整理師阿亦。
從一個整理者的工作流程,分享出任務協助教授整理照片後、回過頭探尋自身家族照片和老物件的奇幻故事(或血淚史)。日後希望能繼續找出各種形式的家族史呈現。
2/16(日)

主講人:吳淳畇老師。
為大家解析藏在日治時期戶口名簿中的小秘密,並介紹其他和家族史有關的重要資料,包括族譜、照片、日記、物件或是官方檔案文獻。

[ 整理不孤單之家族資料分享會 ]
時間:2025/2/15 (六)、16(日) 14:00-16:30
地點:唐青古物商行∕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155號
 
|費用|
2/15 (六) 150元
2/16 (日) 300元
 
 

|報名辦法|
1.填寫表單 https://forms.gle/q5j7ds4qXZkjq6Cr5
2.待古物商收到資訊並統計人數,會將匯款資訊寄到指定的e-mail。請大家留意收件資訊,並於展信後三日內匯款。
3.匯款後,請以信件通知,才算報名成功。
 
|事前準備|
1.請在分享會之前,帶著自己的身分證和印章,前往各地任一處戶政事務所,申請直系祖先的日治時期戶籍資料。可向申辦人員表示是要製作祖譜,需要申請父親的父親或母親的日本時代的戶籍資料(建議一天申請一系,通常要等待一個小時左右)。
2.找找看家中有沒有長輩留下來的信件、日記或家譜等等。
 
|講者介紹|
吳淳畇,桃園平鎮人,畢業於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自2015年始為自由博物館工作者,活動於桃園、澎湖、臺北、新竹等地,主要執行歷史類型博物館專業委託案或歷史內容轉譯相關工作。工作領域包含展示敘事規劃、展示資源調查研究、文物普查、地方博物館運籌以及私人藏家文物整飭、媒合及保存諮詢等,近年亦參與桃園市地方志書寫。因參與大溪地方學研究的啟發,延伸對於跨時段的家族史的興趣。
 
|講者介紹|
故事系整理師阿亦,二手店工作資歷十餘年,能夠對於物品快速的分類和尋寶,並提供物品的處理建議,例如販售、修理改造、捐贈、回收、丟棄等等。故事系整理師透過整理的過程,傾聽人、物品與空間,讓空間反射出我們所珍惜的故事。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每周新陳設] 中年文青的懷舊夢

 



 



 
店小二的大學時期,那時候最喜歡到處拿著破報或文化快遞,看看有什麼有趣的活動在發生,跟著朋友到處去踩點探險。有時候是根據小地圖,看看當地還有什麼遺漏的好地方。而且那時候喜歡的店家,通常會貼滿老闆選過的海報和擺放的活動DM,是身為資料收集者是不可錯過的細節。
 
每次在古物商都會很想複製這樣一塊淨土,但是無奈總是會被物品淹沒,白牆可以說是不可能出現的。最近隔壁拆房的建商總算幫我們架起比較素雅的鐵圍籬後(相較前陣子殘破的藍色帆布),突然靈機一動發現是可以利用的版面,也是附近人來人往都會注意到的地方。今天把剛出爐的海報貼上、以前做的布條招牌、擺上植物、插上乾燥花,就連以前購舊好夠就好老物市集海報也重出江湖(並不是又要辦市集的意思XD),好喜歡老闆娘當年創造的諧音:購舊好、夠就好,把兩個我們都很喜歡的概念,巧妙地連結在一起,太厲害了。
 
未來也想把「哈密街報報」實體小地圖放上,也許找一區擺上有趣的活動DM,讓這裡成為小小社區的布告欄,加上最近又到不同店家貼起我們的海報,滿足中年文青的懷舊夢阿阿阿。
 

 
而店內陳設,我們則推出新的一區是「店員私心推」,把每周店員們的私心推薦的小物、書籍、電影,或是過去一周的心情、想說的話等等,像是一個我們在對大家說悄悄話的地方:)
(I人的內心也是很多話的!!!!)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惦記] 散步去紫藤廬



 
新生南路是一條很棒的散步路線。不論是從公館開始一路從台大、清真寺、聖家堂、穿過信義路、仁愛路、忠孝東路,來到松江路,或是反過來從華山、甚至更遠以行天宮為起點,這路上有風景、有店家、有任意探索的巷弄,還有歇腳的大小公園。不想用走的,改騎腳踏車也是不錯的選擇。
 
無論從哪個方向前行,都會經過紫藤廬。店員從未進去品茗或用餐,屈指可數的,只有由朋友領著進去欣賞版畫展覽,還有某個下班路,在附近撿了一只老皮箱。每每經過,都想著以後有機會進去吧。事實證明愛要及時,這次再度踏入紫藤廬,已是休館準備整修之時。
 
透過商行之友的牽線,找了一個上午過去載捐贈。出了捷運台電大樓站,沿著古亭國小慢慢走過去。早上沒什麼人,冷冷的空氣,有一點陽光,一路走到溫州街,也是宜人的散步道。穿出去和平東路,右手邊望去,和平新生天橋已被拆卸,光亮的十字路口好開闊,但像少了什麼。城市的樣貌持續改變,很希望自己能記住每個過往與現在。
 
紫藤廬館內已經收整得差不多,庭院裡工作人員忙進忙出,小心將植物挖起入盆搬上貨車。引領店員的是紫藤廬的夥伴函豫,親切如她,一邊提醒動線,一邊告訴店員哪些可以拿取。後來另一位夥伴萱萱也出現了,他們訴說著物品的故事和整理的過程,令店員想起商行從羅斯福路搬到哈密街那一段兵荒馬亂的時期。
 
謝謝 紫藤廬 Wistaria Tea House,謝謝函豫和萱萱帶著店員在遊廊般的館內穿梭,讓店員留下短暫卻深刻的印象。這些心意都好好地回到了商行,成為陳列的貨架、販售的物品,還有我們開會時享用的點心和茶飲。期待再開之時,踏進台北難得的一方靜謐。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惦記] 整理記和男性衣物與風格物品





今天一邊整理一邊和鄰居交流,好久不見的鄰居馬叔,原來剛從各種旅遊回來,一邊聊一邊整理出家中書籍和各種小東西給我們,也贈送今年他剛印好的門神春聯要我們來分送給大家,那些都是他長年收集各種老的圖鑑收藏中所挑選。附近還有一對夫妻,因為出沒時間都很不上班族,今天忍不住問了先生的職業,他平常是接案攝影師兼電玩的配音員,在我們殷殷期盼下,喊了一句電玩角色的台詞,贏得在場眾人一陣尖叫(很莫名XD)。
 
下午拍了一批男服,讓店裡男模終於有上場的機會,很適合搭配我們新來俐落黑沙發、改造麻布袋扶手單人椅,都是比較簡約俐落的風格 。而這批來自年前幾天幫忙整理老家,找出親戚年輕時的西裝和毛衣,大都是定時乾洗保存狀況良好,帶點亮面的西裝,有種低調華麗感。像鑲嵌玻璃的老毛衣,則是來自於義大利。歡迎大家來看看。
 
在整理老家的過程,最印象的時刻是和父母一起看他們的畢業紀念冊(從箱子內深處出土),發現家母班上竟然有一個和她同名同姓的同學,一直追問其他同學和老師們會不會很困擾之類的無聊問題。還有一起看彼此的小學成績單,檢查彼此的弱項而大笑,還要不干示弱拿出幼稚園的獎狀出來證明。那一刻和爸媽像朋友般相處,是想起來會微笑的回憶。
 
但是有點可惜的爸爸小學各種當選獎狀,已經被快速丟掉,趕緊重申各種要丟掉物品拜託先來問問我,被媽媽戲稱是家裡的考古學家(推眼鏡),不要亂丟阿阿阿阿。
 
 
 

2025年1月5日 星期日

[哈密街報報] 小地圖製作中



上個月意外地和以前羅斯福路舊店的鄰居重逢,她在保安宮的附近租了一個空間當音樂團練室,每當她練習的時候,總有許多旅客、外國人尋音而來,她說這裡的人潮很適合在門口張貼海報,幫我們宣傳。(空間未來或許還能有不同合作,根本天使鄰居!!!)

一邊做著小海報,讓旅客能按圖索驥來到我們店,另一方面,或許也能把附近有趣的店家一起做成小地圖。我們常常遇到特別來逛的客人,總是會問我們附近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或是有什麼好吃的餐廳。這種習慣也正好是店小二的愛,因為到一個新的地方,除了網路資訊,我都會刻意逛著當地我喜愛店家的書櫃,或聽聽他們有什麼推薦,這種人味地圖,旅行起來會特別有意思。

這幾年這大龍峒開店的時光,認識了許多不少在地有趣的店家,加上去年開始提早了開店的時間了,餐廳的觸角也慢慢伸到附近的早餐與午餐點(沒錯,我們就是吃貨XD),好像能把這些資訊慢慢做成小地圖,讓各方旅客除了知道我們,也能看見在地的有趣店家、地點或人物。

若大家有什麼私房點或人可以拜訪,也歡迎私訊給我們喔(眨)。

範圍:以唐青古物商行一帶,或捷運圓山站的前後兩站、捷運大橋頭周遭。

>範例
推薦「唐青古物商行」,物品獨特、復古懷舊且種類多樣,店員大多為I型人格,會給大家滿滿的空間自己逛。但需要介紹或詢問時,也會保持真誠,直言不諱(?)。

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

[惦記] 2024年末

 

 
回顧了一下今年,以商行的營運上來說有蠻多的挫敗,還好有許多夥伴的支援才撐過來。平心而論,很多營運上的調整必須要更快,但是眼前還有很多的心之所向的熱情想發展(今年的下半年還真的是徹底燃燒自己整理的小宇宙),希望明年的商行還是要能兼顧兩者才好XD。
 
今年店小二的關鍵字應該是「故事」,對於該怎麼整理、呈現故事有很多的練習,人們圍繞在故事旁的溝通,對我來說真是迷人又帶點危險的活動,很多時候店小二都會不小心(?)大摔倒,每每這種時候大抵都會想要用美劇宅男行不行的十二季大結局來說,一直以來原來自己受到大家的鼓勵和支持、激勵和容忍(冷汗直流)
 
這裡要分享一個今年收到最有印象的回饋,是今年寫修理想法的文章後,客人給我們的回饋。自己背後想盡力完成的心意被人發現,內心會感到暖暖的。也謝謝這位朋友願意將文字與我們分享。
-----
從大學開始
每次回台北都會很期待去唐青
走進暖色調的店裡晃晃
看老物件被店員照顧和陳列的很美
看完這篇文才知道 (備註:貼文幫大家放留言處)
原來逛完就算沒有帶東西回家
那種溫馨滿足的感覺裡
有這間店惜物和慈悲的心
和老物件散發的質感和柔光
也慢慢影響我對空間的重視
讓自然風格的物件分批進駐小窩
 
8月時唐青還和文史學者辦了一場
「探索家族記憶,解析日治時期戶口名簿」
報名參加的人都要去戶政事務所
最早能調到日治時期掃描的手寫戶籍資料
看著學者如何循線
透過文史資料和老物件去拼湊珍貴的家族故事
那探索互動的過程對個人存在和家族成員而言
所向內重新連結和凝聚的能量令人感動
 
我很好奇也姓顏祖先的戶籍資料
看來陌生,卻又「沒有他就沒有我」的重要!
從日治手寫看到大多種田沒吸鴉片(很單純XD
也好幾世代都住在那個農村的家中
一路到現在的阿公阿嬤、爸媽畫成了族譜
我知道之後每年掃墓可以和不熟的親戚
拿著這些戶籍資料和自己畫的族譜
聊些我們可能也更不熟的祖先了XD
 
感謝這間店的用心
清理和修復了一個個物件
先讓物件自然「由內而外發光」
才看似不費力的影響了空間氛圍
也吸引和影響來到空間的人們
我想面對自己也是一樣的概念
從自己開始到空間、家庭、人際、教育現場
都好值得清理和照顧
但打到這就覺得好累,只能深呼吸共勉之了🤣
-------
活動預告:「探索家族記憶,解析日治時期戶口名簿」我們已經跟老師約好2025/2/16 周日14:00-16:30,請有興趣的朋友先留下時間阿,報名表近期會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