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著物品有點歪斜或破損,心中都會冒出著他們歪著頭呆呆的模樣。首先,會讓他們好好曬一下太陽,吐一下過往的氣息。接著店小二會深吸一口氣,去想像他們的可能性。努力搖晃他們的結構,用力地壓壓看木板試試承重狀況。要努力拆除舊布墊嗎? 上面充滿了無數的釘子,可能會拆到手抽筋。如果要換布墊,要選什麼布呢? 不換布墊,又什麼其他選擇。但無論如何,第一步要好好來幫家具擦過一遍。
以前對於重複清潔這件事,總是會有點抗拒,甚至有點覺得會不會很無聊呢? 但隨著在這裡工作的日子累積,擦東西這件事變成一個了解物品的好機會,一邊擦可以關注他的細節、材質、傷痕等等,一邊看著灰塵擦去後的物品透出來的面貌,所以清潔這件事會讓人有點期待。
今年初看到這本「清潔-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整個人又被好好療育了一番,特別像商行這種空間,短暫的秩序是日常,更多的是平衡不斷被打破,在高高低低的時候我們需要慢慢調整回來。而整理或者是清潔是能夠喚起物品和空間的行為,在被照料空間中生活的物品和人也能得到滋養,擺在一個好看的位置,讓光照在他身上,讓陰影幫助他更立體,背景與周遭好好襯托著,那時候的空間會很迷人。
這次修理小書房期間,剛好也來了一些待整修的椅子,有的皮墊已殘破但木腳裝飾美到不行,我們一層又一層拆除了上面的皮墊。有的原本快要解體了,但在木工師傅的巧手之下有悄悄回魂一些,雖然身上還有些髒污要清潔,但已經讓人好想帶回家珍藏。經典尖腳木頭扶手椅,雖然藤面都已不勘使用,但是這兩張沙發是可以調角度的特別款,好值得慢慢思考該如何修繕。目字型木頭小櫃,樸實氣質絕對是店小二的菜,但結構和櫃腳看起來還須費一番工夫清潔和整理。
歡迎大家來看看這些身上有些損傷的椅子,給他們加加油吧(還是該加油的是店小二阿阿阿)
---------
「清潔--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 p.287
當我們延伸自己的關注,當我們找到機會,帶著理解進入世界裡的物件或存有中,我們內在的力量就會被招喚出來。若我們關心一個人,我們的慈悲與同理就會恰當地引發出來....我們的成長和進步不是單靠談論普世性的愛就能得到,而是要延伸我們的關注與興趣。再多往前一點,讓自己對各種有著不同氣質和個性的人都發生越來越多的興趣,也更願意去了解他們,各種不同種族、國籍、宗教信仰、哲學理念的人,我們都對他們有興趣而想要認識。正確的理解、關注會從心魂之中招喚出正確的道德行動。
這段文字幫助我理解,為何對環境及身邊物品無動於衷的人常常會因此受到折磨,不斷地努力要去打理環境,創造秩序卻不得其法而失敗,這的確會令人沮喪。要對抗沮喪我們要對周遭環境和事物發展出一種活躍而真誠的關注,這會有幫助。透過這樣的關注建立起內在的靈活彈性會刺激我們去改善生活狀況,並給予我們必要的堅定和毅力。
但要如何讓家務事變成有創意的活動呢?在《空間的詩學》(The Poetics of Space)裡,葛斯東・貝徹勒得(Gaston Bachelard)優美地敘述了此事。
如此被珍視,照料著的物品會散發出內在的光芒,它們比那些不受重視的物品或只是被幾何現實定義著的物件擁有更高層次的真實。因為它們產生了新的存在現實,它們不只是單獨地被放置在那裡,而是在一個整體的秩序脈絡之中。從房間裡的一個物品到另一個物品,仔細,愛惜地照顧它們,牽繫起遠古到新世紀的絲線。家務工作者喚醒沉睡中的傢俱。
多美好的想法,透過愛心的照料,我們可以為物品創造出全新的生命!
我們的心魂作用在這個過程裡,我們的撫觸給予了溫暖。如此,我們便讓手中的物品擁有了一點靈氣,我們把一些人性,靈性的氣息轉移給了物品,進入它們;作為回報,這些物品也會對人類帶來有益的正面影響
---------------
修理小書房
時間:10/19-11/2
地點:唐青古物商行 地下書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